從權力、經濟和城市形式探討香港對北京及「當代中國城市」的塑造
agnès b. 電影院 , 24.11.2015
范凌和鄧博仁,北京市中心鳥瞰說明圖,2015。
首屆「M+ / Design Trust 研究資助計劃」研究學人范凌講座
城市可說是權力關係的外在體現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當代中國城市的概念由兩個極端邏輯所劃分:一個是由政治主導的城市形式,如北京;而另一個則由經濟主導,如香港。京港兩地作為截然不同的城市原型,辯證了政治和經濟這兩股力量對城市形式的影響,兩者之間的角力將繼續以不同形式引導中國當代城市的發展。
首屆 「M+ / Design Trust 研究資助計劃」研究學人范凌將發表一篇題為〈香港作為中國市場化的城市原型〉的論文,總結為期六個月的研究。論文以東方廣場及新東安廣場(現名北京apm)這兩個九十年代的北京案例,審視中國城市參照香港都市發展的現象。這兩個發展項目皆由香港發展商(分別為長江實業地產及新鴻基地產)投資,並由香港建築師(巴馬丹拿集團及黃董建築師事務所)負責商業設計。范凌透過檢視從香港輸出到北京的資金及建築策略,建構一個初步的理論框架,從而探究內地改革開放後,香港在「中國城市」發展中所擔當的重要角色。
演講設有小組討論。
日期﹕
2015 年 11 月 24 日(星期二)
首屆 「M+ / Design Trust 研究資助計劃」研究學人范凌將發表一篇題為〈香港作為中國市場化的城市原型〉的論文,總結為期六個月的研究。論文以東方廣場及新東安廣場(現名北京apm)這兩個九十年代的北京案例,審視中國城市參照香港都市發展的現象。這兩個發展項目皆由香港發展商(分別為長江實業地產及新鴻基地產)投資,並由香港建築師(巴馬丹拿集團及黃董建築師事務所)負責商業設計。范凌透過檢視從香港輸出到北京的資金及建築策略,建構一個初步的理論框架,從而探究內地改革開放後,香港在「中國城市」發展中所擔當的重要角色。
演講設有小組討論。
日期﹕
2015 年 11 月 24 日(星期二)
時間﹕
19:00 - 20:30
場地﹕
agnès b. 電影院(香港灣仔港灣道2號香港藝術中心)
講者﹕
范凌(2014–15年度「M+ / Design Trust 研究資助計劃」研究學人)
主持:
羅坤(香港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)
語言﹕
英語(提供粵語即時翻譯)
查詢:
designfellow@wkcda.hk / +852 2200-0204
關於「M+ / Design Trust 研究資助計劃」
於香港西九文化區全新的視覺文化博物館 M+進行、香港非牟利撥款機構 Design Trust 資助的「M+ / Design Trust 研究資助計劃」旨在支持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區設計及建築的歷史和當代研究,以及探討區中兩個領域與世界之連繫。獲選的研究學人將於 M+ 進行為期三至六個月的研究,並透過論文和講座分享研究成果。Design Trust 將於計劃期間提供每月研究資助,以及一項一次性交通津貼。
此外,范凌的研究項目亦獲本港藝術空間 Spring 工作室的支持,該非牟利機構致力策劃藝術家和策展人駐留計劃、展覽、音樂、電影及講座等跨領域國際活動。
惡劣天氣安排﹕
若當日下午四時,黑色暴雨、八號風球或更高風球訊號仍然生效時,活動將會取消。
*主辦單位保留更改講座內容和導師人選的權利,請留意我們網頁的最新公佈。
合作夥伴﹕
查看更多
地點
-
閱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