粤剧中的南音
戏曲中心演讲厅 , 05.03.2019
南音本为广东的说唱曲艺,属歌谣体,并非戏曲。南音首度被纳入粤剧成为其唱腔,始见于广东音乐家丘鹤俦1923年出版的著作《琴学新编》第二集,当中收录的《生祭李彦贵》一曲15个唱段中,有四段为不同形式的南音。
早期粤剧以中州韵(即北音)演唱,但南音从来都是以粤音演唱的。在粤剧1920至30年代弃北音转用粤音的过程中,南音的角色不容忽视。经过长期的转化及相容,粤剧中的南音已相当精致,亦渐脱其说唱本色。本讲座中,余少华教授将选取粤剧、粤曲中出色的南音唱段,讨论其音乐与戏剧特色,讲解多年来粤剧和南音如何转化、兼容和互相影响。
日期:
2019年3月5日(星期二)
时间:
晚上7时30分至9时
地点:
戏曲中心二楼演讲厅
语言:
粤语
收费:
费用全免,先到先得。请先作网上登记。
通达服务:
提供即时粤语口述影像及香港手语传译服务,如有需要,请于活动前最少14天预约。场地设有轮椅使用者及陪同者座位,请于活动前最少2天预约,先到先得。
恶劣天气安排:
如八号或更高之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或黑色暴雨警告于下午3时30分起生效,是次讲座将会取消。
查询:
陈小姐(852) 2200 0812, learning@wkcda.hk
关于讲者:
余少华教授早年任职香港中乐团、香港电台及香港管弦乐团。后赴哈佛大学,获音乐学博士。返港后任教中文大学,曾任中国音乐资料馆馆长,积极推动香港音乐研究。其研究范围包括中国音乐史、满蒙音乐、粤剧、粤南音、电影音乐及音乐政治。专著有《乐在颠错中:香港雅俗音乐文化》及《乐犹如此》等。现为《中国戏曲志》及《中国戏曲音乐集成》〈香港卷〉主编、新亚研究所特聘教授、岭南大学文化硏究系及中大音乐系兼任教授。
查看更多
西九101相关活动
-
文化艺术管理讲座系列
29.10.2019 至 26.11.2019
-
怎样粤剧,如何现代?
26.10.2019
-
从敦煌壁画看古人生活
23.10.2019
-
浅谈西九文化区表演艺术策略
15.10.2019
-
粤剧基本功与文武场身段
10.09.2019 至 17.09.2019
-
数码年代的香港流行和独立音乐
16.07.2019
-
昆曲中的「衣食住行」
06.07.2019
-
昆曲舞台的「万紫千红」──舞台美术
22.06.2019
-
香港独立音乐历史:1980至2010年代
18.06.2019
-
怎样粤剧,如何现代?
04.05.2019
-
昆曲,原来我们都读过
30.04.2019
-
粤剧与电影之间:女扮男装陈宝珠
27.04.2019
-
粤剧基本功与文武场身段
06.04.2019
-
粤剧基本功与文武场身段
26.01.2019
-
神功场合中的香港粤剧
05.01.2019
-
粤剧中的「理想妻房」
04.01.2019
-
小曲在粤剧中的运作及应用
03.01.2019
-
开幕!浅谈西九文化区表演艺术策略
27.10.2018
-
粤剧基本功与文武场身段
23.10.2018
-
文化艺术管理讲座系列
09.10.2018 至 11.12.2018
-
艺谈|传统印尼舞蹈中的性别流动
06.09.2018